第(2/3)页 “但也不难打,依我拙见,同样可以直捣黄龙。”第八师师长沉吟道:“在这个加拉璜登陆上岸,随后兵分两路,一路直扑万隆,一路掩护其侧翼,阻挡来自巴达维亚的敌军。” 一名海军少将闻言就直接摆手,“这肯定不行,那地方又没什么像样的码头,上岸以后咋办?你不要补给了?” “短期供给都不行吗?我记着你们是可以搭人工港的吧?” “……”在场的海军将领们有点无语,少顷,那名少将才无奈地说:“那东西筹备起来可麻烦了,绝非说搞就能搞的。” 陆海军的几人就此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几句,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。 “爪哇是个死地,外无援兵,吃下它是必然的事,但是该怎么吃、吃得好、吃得快那就是门学问了。” 邱培生负手而立,平静道:“我预想兵分三路,西路攻西冷、进而威胁巴达维亚;中路攻勿里碧,居中可策应左右;东路攻南望,主攻泗水。” 不知道为什么,周长风发现许多大明陆军将领都喜欢在战役层面上分兵,有些分兵意义不大的情况下还是会倾向于这种部署。 在他看来,历史上面对日本人只坚持了区区八天的联军并不会有本质的变化,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更精良一些,但使用兵器的依旧是人,人心惶惶,怎么可能发挥作用呢? 破其一点,震撼全线,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迫使这些斗志涣散的敌军屈服了。 虽然周长风迄今没有独立指挥过大兵团作战,但是他倾向于在战役层面上集中使用兵力,以局部某一处的兵力优势达成速度快、损耗低的突破,然后再伺机扩大战果。 这在理论上有后世常用的兰彻斯特方程为依据,虽然不完全合理,但具有不错的参考意义,很多推演都会应用。 至于战术层面,周长风就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明显的个人风格了。 他喜欢分派大量巡逻队、分队进行多线渗透和佯攻,以不断的佯动、佯攻来混淆敌方的判断,然后在一到两个方向上实施钳形突击、对进突击。 在众人纷纷议论了片刻以后,邱培生很大方的让在场将领阐述各自的看法。 盯着地图思索了一会以后,周长风抱拳开口道:“总兵,按您所说的,困守在爪哇岛的敌军只是外强中干,不过这样多路登陆可能有些不方便,东路要在南望上岸,航程有些远了,而且给养也不太好保障。” “嗯,讲讲伱所想。” “西路不变,取消东路,中路改从井里汶登陆,然后迅速向东南方向挺进,攻占芝拉扎,将爪哇岛从中间拦腰截断。” 大家的目光都顺着他的手势落在地图上,先前那名海军少将提醒道:“井里汶的码头也不咋样啊,这样突进可没法保证后续能稳定供给。” “这里不是重点布防地区,没有攻坚需求,弹药消耗不会大。” 说着,神情自若的周长风伸手在井里汶以南的地方点了点,“我看空中侦察表明荷兰人在这有几个兵站,囤积了大量补给。哪怕被他们焚毁八成,剩下的也绰绰有余。” 弹药因为武器型号不同无法通用,但汽油和食品却不一样。既然不会消耗大量弹药,那么依靠缴获的敌军补给就足够支持部队连续作战了。 听他阐述完,偌大的会议厅中稍稍沉寂了几秒,接着就充满了陆海空将领们的交谈声。 大家都觉得这样确实可行,干脆利落,相当于给人的腰子来了一刀。 邱培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沙盘,少顷,他轻轻点了点头,抚须评点道:“一分为二,使敌首尾不能相顾,阵脚自乱,不错。” 海军将领们也觉得之前说的三路并进不恰当——那就都得分配护航舰队,太麻烦了。 最后,因为众人都比较认同这个方略,参谋们便开策划具体的部署了。 但是一个小道消息却让大家有些疑惑,那就是朝廷似乎在纠结要不要正式总攻爪哇? 因为己方屡战屡胜,胜利果实也轻松到手,再加上美国方面开始从中斡旋,大明朝廷中的一部分人最近在考虑要不要暂缓攻势,尝试一下外交手段来迫使困守于爪哇岛的联军放弃抵抗。 对此,兵部尚书和大都督都坚决表示反对。 邱培生也很不屑,“呵呵,他们成不了气候,不用管,按咱们的步子来便是。” 西边的第三军在认真准备进攻爪哇岛,东边的第四军也不甘示弱,精心准备着策应行动。 四月初六。 第(2/3)页